乡村小学低段学生汉字书写中的笔顺问题
乡村小学低段学生汉字书写中的笔顺问题
李小燕
“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书写笔顺的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1]笔顺问题在当前汉字书写入门教学中是比较突出的。正视小学生汉字书写中的笔顺问题,引导小学生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对于提高汉字书写速度和增加字体的美观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笔者对一些小学生书写动态过程的观察,发现他们在汉字书写过程中笔顺错误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在大多数乡村小学生的汉字书写中是否具有普遍性?小学生在书写时到底存在哪些笔顺问题?这些笔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调查结果呈现
《新华写字字典》的附录《汉字笔顺规则表》,列出了汉字笔顺的七条基本规则和七条补充规则,笔者把七条汉字笔顺基本规则归纳成五大类,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把七条补充规则概括为两大类,即:关于点的笔顺书写规则和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书写规则。也就是,把基本规则里的“先外后里”和“先外后里再封口”这两条基本规则归入了“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书写规则”。笔者以概括归纳后的五类汉字基本笔顺规则和两类汉字笔顺补充规则作为依据,对教师和学生书写汉字笔顺时出现的错误部件(整字)进行分类。
(一)、错误表现
1、违背基本规则
第一,违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的这四条基本笔顺规则。
第二,机械理解基本规则。
2、违背补充规则
第一,违背包围结构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第二,违背带有“点”的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二)、教师的笔顺问题成因的相关性探究
1、部分教师对部分现有的笔顺规则表示质疑。例如,不认可“瓦”字应该遵循“点在右 上或字里,后写”的规则,他们更喜欢先写点,再写横折弯钩,认为这样写较方便,所以在汉字笔顺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书写方式来写。
2、没有及时更新笔顺的相关知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等笔顺易错字作了特别提示。而个别年纪较大的教师受老教材的影响较深,仍按老教材的标准来写,如,把“忄”的笔顺写成点、竖、点。所以他们的书写错误率相对较高。
2.学生汉字书写中存在的笔顺问题
(1)学生对基本笔顺规则的掌握情况不佳,主要表现在:
1)记忆有误。如,把“先横后竖”规则弄成了“先竖后横”;把“先撇后捺”规则弄成了“先捺后撇”。
2)混淆规则。如,混淆“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和“从左到右”这三类笔顺规则。
3)机械理解。如,当一个部件(整字)中需要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笔顺规则时,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优选”和“切分”,很多时候都只是盲目地照搬某些笔顺规则。
(2)对于补充规则,学生认识模糊,书写时随意性较强。
1)对于该先写“点”还是后写“点”不明确。如,学生往往把该先写的“点”后写,把该后写的“点”先写。如“压、玉”最后两笔均先写点后写横;“夜”中间的“点”最后才写。
2)对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规则的认识不清晰,如,学生往往会混淆“先外后里”、“先里后外”及“先外后里再封口”这三种笔顺规则,不能区分这三种规则的异同,在书写这类字的笔顺时,错误较多。
(3)其它
1)对于笔画复杂的部件(整字),如“曹”、“垂”等,学生书写起来难度大。
2)分不清某些汉字的笔画数目,出现了随意增减笔画的情况。如,随意增减“弓、专”等字的笔画。
3)书写少数作为整字和部件时笔顺不同的字,不能对它们的不同笔顺作出明确的区分。如,“车”字的最后一笔写成“横”,“车”部的最后一笔写成“竖”。
4)“倒插笔”情况严重。“阝、卩”时,先写竖,再写折;“五”的笔顺写成:横、横折、竖、横。
3.学生汉字书写中笔顺问题产生原因的相关性分析
(1)教师方面
1)从教师卷的分析结果可知,教师在汉字书写中也存在一些笔顺问题,会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汉字笔顺产生不良影响。
2)从访谈师生的情况可知,教师对学生汉字书写中的笔顺问题纠正不及时,导致学生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笔顺问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错误的书写方式。
3)有部分老师只重视学生书写汉字的结果呈现(字体的美观程度、工整程度等的呈现),而忽略了学生汉字笔顺书写的动态过程。
(2)学生方面
1)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缺乏练习;书写时只重视速度或字体的工整、美观程度,而忽略了汉字的笔顺;没有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汉字笔顺规则。
2)受负迁移②的影响。如,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学了“连、远”等走之底的生字和 “赶、起”这两个走字底的生字,“走之底”和“走字底”的生字同为左下包围结构,学生在学习其笔顺时易受干扰,混淆二者的笔顺,常常按“先外后里”顺序写“走之底”的字,按“先里后外”顺序写“走字底”的字。
3)受前摄抑制③的影响。如,对一年级上册“七”笔顺的学习影响到一年级下册对“匕”的学习,学习“七”的时候错误地先写“竖弯钩”,再写“横”;于是后来在学习“匕”时也同样习惯性地先写“竖弯钩”,再写“撇”。
(3)家长方面
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意识到孩子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也没有能力发现和纠正孩子汉字书写中存在的笔顺问题。
(4)其它
1)经济条件落后,教学设备简单、陈旧,教学资源缺乏,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教师上笔顺课时没有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作辅助工具,影响教学效果。
2)乡村小学教师人数少,多实行“教师包班制度”,即每个老师负责多个班的几科科目,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这也是导致教师对学生汉字笔顺书写纠错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注释
①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国家语委:《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③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本文作者:德阳外国语小学小学部 618000